用湿版,大画幅中画幅,胶卷的大神们不论。仅仅看数码时代的单反,无反(微单)以及手机这三剑客。
分别是单反告别舞台,器材剩下的都是爱好者民间流通和部分厂家的尾货;
微单雄起,越来越先进和专业,技术令人发指,可以用苹果13和苹果4的对比来说明现在微单技术与十五年前的差距;
手机跟上,利用大多数算法结合日益增进的光学配件正步步紧逼。
那么手机能代替单反甚至微单么。
我的看法是不能或者说暂时不能。
为什么呢?
原因如下:
1、手机在叫嚷拍出来的照片已经不错的时候,说的都是拍出了相机的水平,既然是时时刻刻把替代相机挂在嘴边,那么说明相机拍摄的依旧是手机追求的目标,因此,说明还没有赶上,还不能替代,否则就不用天天拿单反微单说事了。
2、某些手机和某些人拍摄的手机照片的确不错,特别是在小屏幕上看,几乎很难分辨。但从整体摄影来看,手机照片胜出的数量和几率还是很低,相机摄影的佳作1万幅,手机拿出100张来说明替代性和碾压性实在不够,仍需努力。
3、既然大家都常常是在手机上对比和欣赏以及探讨照片。那么相机所谓的高清晰度高分辨率优势不显。细腻度也只能通过局部发大才能看得出了。那么,手机照片和相机作品最关键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呢?对,就是质感,氛围,光线,就是我们说的感觉!
这种几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“感觉”,尤其在老相机(单反,数码胶片)和老镜头上尤为明显。很多人称之为胶片感,油润感,光线感,甚至于因为噪点处理技术落后的粗糙感。
无论是手机还是先进的数码单反尤其是微单,已经在慢慢失去这些感觉。现在算法和技术以及芯片的先进,使得照片不在需要尽力寻找光影,不不再有暗角,奇怪的虚化背景的光斑,和可爱的噪点,清晰再清晰,再暗也能拍,超高分辨率和锐度以及没有惊喜的色度色温,一切越来越还原真实,没有了意外和乐趣。
我不认为单反微单就了不起,手机就一定不行,我也不认为手机有SM了不起,一定会替代相机。无论什么时候,我们追求的都是照片本身的艺术感,氛围和反应的意义与共鸣。
好的作品是作者对手中相机里三要素的熟练运用,是对那只无论几百元还是上千元镜头的操控,是对被拍摄对象在光影,色彩,结构和瞬间情节的把握。如果真的运用了上诉技能并加上了作者长年的经验和个性审美,那么我觉得可以称之为摄影艺术,如果没有,我更愿意称我们的日常手机拍摄为照相,仅此而已。
因此,不要再告诉我们你用什么拍的,让我们看到照片本身,可以称得上摄影的作品的那种溢于言表,无法名状的“感觉”吧。